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一季度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工业经济大幅提升、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一、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GDP)38.14亿元,同比增长30.2%,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1。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8亿元,同比增长62.8%,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2;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7万元,同比下降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0.39%。
3.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0.6%,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6,增速排名第7。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亿元,同比增长9.7%,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6.2%,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3。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48.4%,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4,增速排名第5;
6.旅游总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30.0%;接待游客106.74万人次,同比增长31.6%;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元,同比增长6.7%,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5,增速排名第9;
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元,同比增长7.5%,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2,增速排名第10。
二、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经济增长较快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8.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增速快于全省(6.2%)24个百分点,快于吕梁市(8.3%)21.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0.87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5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3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分别为0.9%、83.5%、15.6%,分别拉动GDP增长0.29个、25.21个、4.70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趋于平稳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0.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1%。其中畜牧业实现增加值0.79亿元,同比增长1.7%,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82.9%。
3月末,生猪存栏数为7.97万头,同比增长4.7%;累计出栏5.38万头,同比增长6.6%。牛存栏为9844头,同比增长8.4%,(奶牛存栏1949头,同比下降7.4%),累计出栏2633头,同比增长18.9%,牛奶产量2192.6吨,同比下降7.4%。羊存栏为6.45万只,同比下降13.4%,累计出栏2.11万只,同比下降16.0%。家禽存栏244.64万只,同比增长9.3%(蛋鸡100.20万只,同比下降10.4%),累计出栏155.97万只,同比增长10.8%;鸡蛋产量3420吨,同比增长1.9%。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72亿元,同比增长7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6亿元,同比增长62.8%,增速快于全省(5.5%)57.3个百分点,快于吕梁市(11.1%)51.7个百分点。具体来看:
1.酒的制造是工业增长主力。一季度酒的制造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70.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1.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3.6个百分点。
2.能源工业稳步增长。一季度,能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39.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6.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88.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焦炭工业增加值0.4亿元,同比下降23.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下拉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3.战略性新兴产业略有下滑。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7万元,同比下降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0.39%。按照本年新标准,全市仅有汉精矿机制造、中节能(汾阳)光伏发电、金土地生物科技3户企业核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比上年减少4户。
4.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主要工业产品呈较快增长趋势。其中,白酒31347千升,同比增长73.5%(汾酒28236千升,同比增长81.1%);焦炭23.76万吨,同比下降29.7%;洗煤61.88万吨,同比增长44.0%;发电量7.0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7.1%;粗苯1292吨,同比下降33.6%;精甲醇24800吨,同比增长188.4%。
5.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一季度,全市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5户企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总产值36.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0%。
6.企业效益指标稳中向好。一季度,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税金8.8亿元,同比增长23.9%;利润总额11.3亿元,同比增长48.7%。亏损企业11户,较上年同期减少2户,同比下降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57.8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93元。主营业务利润率18.17%,较上年同期提高3.6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民间投资 1.02亿元,同比下降 54.8%。具体来看:
1.5000万元以上项目拉动明显。一季度,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4530万元,同比增长183.1%;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8%;房地产开发投资2127万元,同比下降68.1%。
2.第二产业投资引领增长。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765万元;第二产业投资2.51亿元,同比增长33.5%;第三产业投资4987万元,同比下降5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2.5%:81.3%:16.2%。
3.项目个数偏少。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共有36个,有投资额的项目23个,其中新入库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7个。
(五)消费市场稳中有进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快于全省(9.3%)0.4个百分点,快于吕梁市(8.9%)0.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
1.城乡市场消费均衡发展。城镇零售额14.30亿元,同比增长9.9%;乡村零售额2.07亿元,同比增长8.7%。城镇市场增速高于农村市场1.2个百分点。
2.商品零售收入和餐饮收入稳定增长。商品零售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长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餐饮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9.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5%。
3.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表现较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快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9.3%。
4.限额以上零售十大品类“五升五降”。增长的有:烟酒类零售额5485万元,同比增长83.5%;日用品零售额469万元,同比增长16.6%;家具类零售额1036万元,同比增长3.4%;书报杂志类656万元,同比增长3.7%;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432万元,同比增长26.1%。下降的有: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198万元,同比下降12.6%;服装鞋帽针织纺品类零售额2045万元,同比下降6.0%;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28万元,同比下降13.9%;家电类零售额372万元,同比下降8.9%;汽车类零售额284万元,同比下降22.3%。
5.网上零售较快增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3092万元,同比增长70.4%,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19.5%。
(六)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用电量双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6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5%;工业用电量13562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4.0%。
一季度全市用电量23742.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6.0%,其中生产用电17833.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5.8%;生活用电5909.3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1%。
(七)财政收支一增一减
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14.50亿元,同比增长55.6%。从征收系统看,国税征收分局完成9.20亿元,同比增长49.3%;市国税系统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90.0%;地税系统2.0亿元,同比增长61.5%;财政系统0.66亿元,同比增长25.7%。
一季度,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48.4%。一般预算支出累计执行5.30亿元,同比下降5.9%。
(八)市场物价总体稳定
3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1.2%;一季度,CPI平均上涨1.7%。
八大类消费价格“五升三降”。上涨的有:衣着价格上涨3.9%,居住价格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9.0%;下降的有: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5%。
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0.4%。
(九)居民收入增长平稳
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5元,同比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元,同比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元,同比增长7.5%。
(十)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7.70亿元,较年初增加16.18亿元,较年初增长7.3%。人民币贷款余额93.37亿元,较年初增加6.41亿元,较年初增长7.4%。存贷比为0.39。
三、发展中的亮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企稳回升,现代农业短板仍然突出
规模化养殖稳步发展,扭转畜牧业下滑态势。去年以来,大象养殖相继在三泉、石庄等乡镇建成投产,带动了畜禽养殖止跌回升,畜牧业步入平稳运行区间。
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仍比较突出。随着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兼业化、副业化、边缘化”问题较为突出。杂粮、蔬果等特色种植业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农民种植意愿不强。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缺失,导致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二)工业主导产业单一,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1.酒的制造业尤其是汾酒集团主导工业生产。一季度,汾酒集团总产值29.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7.3%;增加值20.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3%。其他行业、其他企业从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均与汾酒集团差异较大,需进一步加大引导、帮扶力度,促进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多样化发展。
2.工业整体规模较小,新建投产企业少。现有规上企业个数较少。截止3月末,全市规上企业31户,仅占吕梁市(451户)的6.9%。规上企业自身规模不大。在库的31户企业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仅汾酒和五麟两家,而年产值3000万以下的有6家。本年新入库的7家均为成长型企业,其中6家主营业务为洗煤。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不高,对全市经济的拉动有限。
3.新动能不足,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仅涉及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三个产业的3家企业(汉精矿机制造、中节能光伏发电、金土地生物),实现增加值1027万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0.39%,远远低于上年水平,与周边县市差距较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品质不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难以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升级换挡。
(三)项目进展缓慢,投资增长乏力
1.民间投资萎缩,房地产开发项目减少
一季度,民间投资项目18个,完成投资额1.02亿元,同比下降54.8%。受经济运行不确定、市场前景不明等因素影响,加之企业自身管理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民营投资往往决策短视,过分注重短期盈利,对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项目缺乏预见性;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基础设施领域项目普遍存在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收益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规模小、融资难度大,投资劣势明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投资意愿。
一季度,全市仅有7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为上年结转,未完成投资总额仅余2.6亿元,均处于复产开工阶段,拉动明显不足。
2.新开工项目减少,大项目支撑乏力。一季度新入库项目仅1个,计划总投资600余万元,近期可入库项目6个左右,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入库项目少、规模小,严重制约下阶段投资的增长。
3.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投资进展缓慢。一季度,全市尚无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入库,代表新动能转换的工业技改项目2个,完成投资额64万元,新兴产业投资额6801万元,高技术产业仍为空白,对下阶段投资增长、工业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
(四)限上消费发展较快,市场繁荣仍需努力
1.限额以上实体企业规模偏小,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缓慢。现有的限上企业中,本土批发零售类实体经营渠道狭窄,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开拓能力不足;餐饮类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没有充分利用“山西厨师之乡”品牌,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难以辐射周边市场。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较慢,至今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等多元化业态服务的广场、购物街等,部分群体转向太原、孝义等综合消费发展较快的城市。
2.线上购物冲击实体消费,高层次消费向外地分流。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购物消费迅速发展,特别是京东、天猫等大型平台的安装、售后服务不断完善,年轻群体转向线上购买大额消费品,本土家电、家具类零售遭受严重冲击。高层次消费,特别是汽车类消费需求增长较快,但汾阳市汽车销售配套设施和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消费人群倾向于去周边大城市4S店购车,直接造成购买力分流。
3.限额以上消费类值缺失,达标单位入库难。从限上零售类值来看,粮油食品、烟酒和服装三类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60%,手机、电脑、电动车等单位价值较高的新型消费品没有纳入限上范围。德克士、苏宁、国美、家家利等连锁类产业单位未能入库。
四、发展建议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助推乡村振兴
一要强化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着力推进科技兴农。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着力改善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造就一批新型农民。重点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程,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经营能人。
二要继续支持文水大象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壮大,在全市培育养鹅等新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工业等方面的企业,加快发展畜牧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种源供应企业,形成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二)狠抓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要抓好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扩大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切实做好“准四上”入库监测工作,对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抓好重大增长点监测和投产入库工作。高度关注工业增长点,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解决企业投产入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调项目投产达效入库工作,加强规下企业申报上规入库的指导服务,对已明确的重点培育对象,帮助企业建立统计、财务制度,完善各项申报材料,促进企业按期投产达效并办理入库手续,纳入统计范围。
二要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从引进项目、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竣工投产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提升品质、效益和市场影响力。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三)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一要加强投资预期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宣传组织能力,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的研判、解读,大力宣传政府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服务和产业指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加强政府资金引导。整合产业发展资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新领域,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二要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推进结构优化升级。要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层次和产品档次。
三要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抓紧2018年“转型项目建设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组织、协调、跟踪、落实和服务工作。继续开展“迎老乡、邀客商、兴汾阳”等活动,打好乡情牌,鼓励汾阳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吸引汾阳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加快在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施工项目进度,对各类重点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要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确保按时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为全市经济增量提速提供坚强保障。
(四)积极扶持限上企业,加强入库入统工作
针对目前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量偏少、市场竞争力弱、购买力分流等现状,一要加快招商进程,大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进一步改善商贸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品市场中高档商品的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为本地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从而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转型。二要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本土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博览会、经济洽谈会等交流活动,帮助企业适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以适销对路的产品、特色化的经营方式,满足个性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另外,在行业布局上积极推进乡村市场建设,制定有利于中小商业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网点设置,有序开展特色商业街,分不同层次开拓市场,避免恶性竞争,不断提高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限上单位漏统现象,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发挥好统计、商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作用,及时开展新增限上单位的摸排申报和服务指导工作,对达到限上统计标准的单位,督促其及时入库入统。高度重视对网络零售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对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电子商贸企业,及时入库入统,促进“线上线下”零售额的增长。
汾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