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政策解读 > 正文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晋西经济强市——关于吕梁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实践思考

   信息来源:吕梁日报    信息提供日期:2018-06-11   点击数:[ ]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晋西经济强市

——关于吕梁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实践思考

吕梁市重点项目发展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马健旺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高地。楼阳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吕梁市作为山西西部的重要能源大市,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按照历届市委、市政府打基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部署,实施了一大批包括太中银铁路、瓦日铁路、太兴铁路、苛瓦铁路、吕临支线铁路、吕梁机场、“一纵五横一环”高速公路框架等在内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得到极大改善。现在吕梁应该充分利用新的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秉承新发展理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和陕北—晋西区域中心城市,率先把吕梁市打造成山西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助力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一、突出顶层设计,全面布局吕梁开放发展

吕梁要在国家宏观战略的大背景下,综合考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区域合作快速推进、经济实力跨越提升、全面创优发展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的诸多课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发展提速的目标,加快构建路带并举、陆海联动、优势互补、多向开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率先创新优质发展。吕梁目前面临着加快转型和加快发展的双重重任,迫切需要以开放激发活力,以开放加速发展,以开放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和陕北-晋西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陆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带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深化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市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入参与区域合作,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推动力;有利于顺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市对外开放进一步东出、西进、南延、北拓,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增强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跨越赶超发展。吕梁要通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要立足打造晋西-陕北能源经济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培育参与国内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更大限度地发挥区位优势和服务辐射功能作用,在更广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在区域融合发展中实现赶超跨越。

(四)破解瓶颈制约,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加快发展,一些体制性、结构性制约因素日渐倒逼深化改革。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陕北-晋西区域中心城市,为吕梁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加强与沿线城市的政策衔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亲诚惠容、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与我市开展经贸合作。

二、强化城市功能定位,明确未来发展路径

(一)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与交汇枢纽。利用现有的太中银铁路和瓦日铁路,加快完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太原都市圈优势,争取开通“晋(吕梁)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利用地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之间空间区位优势,构筑联通东西部两大经济圈的中部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和打通神瓦铁路,与陕西内蒙古既有铁路链接,打造与呼包银、蒙古国、俄罗斯等区域贸易交往快速通道;加强与沿带沿路城市互联互通,畅通与陕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的快速通道;争取吕梁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加快形成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二)打造区域性物流和贸易中心。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能源化工原材料工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离石、柳林、汾阳、孝义现有物流业和服务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陆港物流业,争取设立山西综合保税区吕梁分区、设立山西吕梁商贸服务中心和陆港物流园区,深化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合作,推动区域物流贸易便利化。吕梁要立足位于太中银铁路枢纽地位、链接华北和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及物流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打造能源经济对外合作示范区。依托晋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我市省级煤化工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与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合作,努力把吕梁融入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打造“陕北-晋西经济合作示范区”。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黄河品牌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我市黄河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影响力,与沿线城市建立文化旅游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河旅游度假区目的地。

三、明确发展路径,找准开放发展方向

吕梁要借助独特区位交通优势,立足打造晋西—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东出—跨入环渤海、融入京津冀经济圈;西进—联动陕甘宁、接轨陆上丝绸之路;南延—直通日照港、联接海上丝路经济带;北拓—连结呼包银、挺进中俄蒙经济走廊。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西隔黄河同陕西省榆林市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市接壤。吕梁地处山西承东起西的战略地位,青岛至银川高等级公路、青岛至银川通信光缆和太原到宁夏中卫的太中银铁路、兴县到山东日照市的瓦日铁路、黄河晋陕峡谷综合治理工程都通过吕梁。从空间上吕梁地处西部能源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在地理上是西北、华北、内蒙中央,区位中心的地位正逐渐显现;在经济上对山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桥头堡的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吕梁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联结东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信息走廊。

面对新形势,吕梁作为未来的“区域中心城市”,要在区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建设上狠下功夫,以足够的经济体量和质量,拓展空间,联通世界,与“一带一路”并行起舞,创造新的辉煌。

就晋陕区域地理而言,吕梁是沿黄“几”字型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城市之一。目前本区域呈明显的内陆封闭性特征;区域内无特大型城市起龙头引领作用,城市规模都处于省会城市以下次二级层;且城市经济都以能源经济为主,具有同质化倾向。相比之下,无论区域空间范围、地理位置、城市地位,还是经济实力、资源、人口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吕梁市和榆林市最具优势、最有条件成为这个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因此,吕梁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在沿黄“几”字型经济圈争取扮演龙头角色,发挥龙头作用,担当龙头重任,引领并带动本地区在更大的区域空间和经济领域发挥优势。结合两市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及城市规模等多种因素,吕梁必须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经济体量和城市影响力。而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是吕梁做大做强、兴盛崛起的重要选择。

东出——跨入环渤海、融入京津冀经济圈

吕梁首先要向东开拓,瞄准京津冀一体化、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这一我国北方最大、最成熟的经济区和我国北方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群,运用“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功能,积极当好京津冀和环渤海的能源化工基地,通过能源优势直接跨越环渤海、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全面凸显吕梁和沿黄“几”字型经济圈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并通过整体的区域板块力量将这种优势最大化;同时要积极利用京津冀和环渤海的信息、资金、技术、市场,壮大自我力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东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不断提高吕梁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实现融入京津冀经济圈,主要是利用好太中银铁路、太兴铁路、青银高速和筹建的北京-太原-吕梁-绥德高铁。太中银铁路年货运设计能力达6000万吨,不仅结束了山西煤炭大市吕梁市煤炭外运没有铁路的历史,也使陕北、宁东的煤炭有了一个更加快捷的运输通道。这条铁路将加快宁夏、陕北地区"西煤东运"和华北地区“东货西出”直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推进速度,对吕梁乃至山西的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西进——联动陕甘宁、接轨陆上丝绸之路

太中银铁路是吕梁乃至山西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柱性工程。该铁路填补了包兰线、陇海线、宝中线、包西线等铁路范围内的路网空白,它西联包兰、兰新铁路,东联石太、石德、胶济线以及京沪、京广、京九等干线铁路。对增强东中西部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加快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区位经济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吕梁市利用太中银铁路,完全可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地直接贯通。

吕梁市目前交通设施正在逐步完善。铁路建设,太中银铁路顺利开通,岢瓦铁路全线竣工,吕临支线、太兴铁路、瓦日铁路道吕梁段等重点工程项目已通车;同时全面铺开建设的24个铁路战略装车点,将迅速形成吕梁煤炭外运的大通道,撑起吕梁交通运输的“铁脊梁”。公路建设,太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西纵高速、环城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吕梁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基本实现。吕梁民用机场也已全面通航。吕梁市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并驾齐驱的综合交通运输新格局,这将从根本上扭转吕梁的区位劣势,转化为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

吕梁市要重点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能源化工原材料工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物流方向,考虑河北腹地的货物可以经石家庄中转太原;山西北部、晋中腹地等的货物也汇聚太原,一并沿着太中银铁路经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吕梁、柳林直达陕西出省,直达宁夏并经兰新铁路进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以,吕梁市要全面整合吕梁机场航空口岸、规划建设大武物流中心,以及吕梁铁路主枢纽和周边工业物流园区的各项资源,使吕梁市成为包括晋北、晋中及周边地区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山西物流中转集散地。将吕梁市建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山西省核心型物流基地,建成山西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桥头堡。

南延——直通日照港、联接海上丝路经济带

其中最重要的是吕梁要利用好中南部出海通道(下称“瓦日铁路”)。瓦日铁路自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瓦塘镇开始,向南经临县、柳林、蒲县,折向东经临汾市、长治市,跨京广线后引入河南,经山东省济宁市、泰安市、新泰市、莱芜市、淄博市、临沂市、日照市、临沂市至日照市日照港南区,横贯晋豫鲁三省,线路全长1260公里,途经山西、河南、山东3省12市,配套建设与菏瓦、南同蒲、太焦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的联络线约100余公里。

山西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在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山西中南部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二分之一,但铁路运力匮乏、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瓦日铁路打通了一条山西中南部的晋煤外运大能力运输通道,将会比绕道渤海湾缩短海陆运距离1500公里。未来山西的货物完全有可能借助山东日照港接入“海上丝绸之路”。所以,瓦日铁路的建设对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对密切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区域经济协作,特别是对下一步加快山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而随着瓦日铁路的建成通车,山西中南部尤其是吕梁市的煤炭、焦炭、钢铁、铝等工业品可直达日照港;并通过日照港加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北拓——连结呼包银、挺进中俄蒙经济走廊

为了发挥好瓦日铁路的作用,下一步应尽快筹划建成“神瓦铁路”,贯通“中蒙俄大通道”。瓦日铁路2014年底全线贯通后,瓦塘向北到陕西神木约86公里铁路尚未通车,目前仅仅是断头路。如果该铁路继续向北延伸,与陕西、内蒙古现有铁路连接,可经陕西、内蒙出境,瓦日铁路可通过甘其毛都口岸直通蒙古国与其铁路相连,甚至联通俄罗斯,直达北欧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形成全长约3100公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这样既完善了陕北、蒙西至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联系,也进一步推进了中蒙、中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形成中蒙俄陆上丝绸之路新通道(中蒙俄铁路通道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六条通道之一)。

目前,山东省及日照市、蒙古国都有贯通此路的积极性,并已做了一些工作。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省正在计划把日照港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中转基地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蒙古国同样有把日照港作为其出海口的强烈要求。蒙古国驻华大使苏赫巴特尔、蒙古国海事局副局长拜格勒玛都分别带考察团到日照市进行了详细考察,他们认为日照是蒙古国理想的出海口。所以,积极争取贯通神瓦铁路,既体现了吕梁市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也为吕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对接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和俄罗斯跨欧亚大陆桥,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

而随着“神瓦铁路”的建成通车、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贯通,吕梁市将成为此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完全可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东突西进,发挥其作为山西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吕梁与这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更加频繁,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吸引国际、国内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到吕梁,为吕梁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首先,主动与陕西省榆林市要加强深度合作

榆林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是中国城市竞争力100强,2011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100强,2012中国十大创富城市,2012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中国西北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国务院2012年批准榆林市成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高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加工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环保产业;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部分。榆林市总人口370万,总土地面积4.3平方公里。榆林全市已发现矿产8大类48种,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且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2017年,全年GDP完成33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80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234.6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4090.34亿元,产销率96.6%。全市累计生产原煤40015.82万吨。全市财政总收入739.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4元。煤炭产量突破3.6亿吨,占近全国总产量十分之一;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00余万千瓦;煤化工产业装备技术代表了世界水平;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吕梁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新兴能源城市,也是山西省中西部重要城市。吕梁市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3万。2004年正式撤地建市。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31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7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78.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4年的37.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8.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1732元增加到2017年的82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7185元增加到2017年的25704元。2004以来,吕梁市三次产业比例日趋合理,2017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3:63:32.7。吕梁已探明40多种矿产资源,煤、铁、铝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全市含煤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4.3%,保有储量420多亿吨,其中主要产于吕梁、被誉为“国宝”的4号主焦煤储量达114亿吨。铁矿石保有储量13亿吨,占全省的34.6%。铝土矿保有储量6.49亿吨,占全省的45.7%。吕梁还是全国著名的白酒、红枣、核桃、小杂粮生产基地,汾酒、竹叶青等白酒品牌驰名中外,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两市人口接近,资源禀赋接近,但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向榆林市学习。

其实在地理位置上,吕梁市与榆林市同属黄河“几”字湾区域重要城市;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上,都是资源富区,同构性强,技术、人才、工艺互补性;地方文化上相融性强;经济社会发展上衔接上强。尤其在产业发展上,吕梁市应加大向榆林市学习借鉴的力度,深度学习榆林市“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加快推进大型煤电铝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大型能源集团合作推进现代煤化工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加速推进高端煤化工产业转型,主动对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构建煤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带动吕梁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

其次,利用太原都市圈优势,积极加强与太原市的合作

吕梁市要紧紧依靠太原都市圈的发展机遇,加速城市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晋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太原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利用好太中银铁路(吕太城际铁路)、青银高速,完善太兴铁路和吕临支线,加快祁离高速建设,规划建设太原-吕梁-绥德高铁等项目,打通太原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同时利用太原都市圈的辐射功能,积极吸引太原市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光伏产业、高端白酒饮料产业、高端铝材轻合金、现代服务业等转型项目;主动承接太原都市圈内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鼓励并购重组和品牌整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借助位于太原山西中鼎物流保税区的各项现有优惠政策和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积极争取设立吕梁中鼎保税区分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使吕梁成为山西向西开放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积极探索并争取设立吕梁口岸,使国内外经贸市场能够直接地衔接起来,使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吸引和使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新兴产业、相关产业发展,为本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降低外贸货物的运转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促进本地区对外经贸的发展,为地方财政增收培植稳定的税源,最终形成口岸经济区。使吕梁对外开放工作实现重大突破,这对把吕梁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主动与山东日照市进行深度对接

日照市是我省中南部出海通道的出海口。日照市经济发展优势独特。一是发展区位优越。素有“两港通四海、一桥系亚欧”之美誉,在服务“一带一路”中具有“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它东临太平洋,是泛黄海经济圈和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东北亚国家连通中西亚和欧洲的重要战略支点;西连新亚欧大陆桥,是中西部地区的便捷出海口;南接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区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北依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二是基础条件扎实。日照港作为中国沿海主枢纽港,拥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港区湾阔水深,不冻不淤,是天然深水良港,非常有利于港口布局和多功能开发,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明显。已建成56个生产性泊位、可容纳30万吨乃至40万吨级船舶停靠,是我国外贸、能源、化工、大宗散货干线大港和集装箱支线港,铁矿石、镍矿、大豆、木材进口量保持全国第一。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53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世界港口第十一位。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境内拥有新菏兖日、胶新、坪岚、瓦日四条铁路和日兰、沈海、青临、疏港四条高速公路,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条千公里以上铁路直通西部并连接境外的港口。三是特色产业鲜明。依托港口集疏运优势,日照临港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以钢铁、石化、汽车及装备制造、浆纸印刷包装、粮油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集群。临港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资源、市场、产业互补等方面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与17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2014年海关关税收入477亿元,居山东省各口岸第2位;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753亿元,列山东省第四位,与境外结算国家或地区扩大到54个;14家企业进入山东省外贸50强,居全省首位。四是经贸合作稳固。日照与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14年中西部地区在日照港中转货物9000万吨,分别占日照港吞吐量的26.9%。沿桥沿带经贸合作优势进一步增强。

吕梁与日照合作,对吕梁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有利于我们利用好对外开放的出海口,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二是有利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三是有利于加快吕梁市煤炭出口数量,扩大煤炭产能;四是可为我市钢铁企业运回廉价的工业原料;五是有利于加快经贸合作,促进物流业发展;六是有利于提升瓦日铁路运输效率,打通中蒙俄国际通道;七是有利于加强城际合作和文化交流,宣介我市优势资源和招商引资;八是有利于引进人才、技术、物流、信息流,促进城际资源融合发展。九是有利于增强开放意识,加快开放步伐;十是有利于借鉴先进地区开放发展经验,引进源头活水,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机制。